GB/T 38336-2019《工業、科學和醫療機器人 電磁兼容 發射測試方法和限值》是一項針對工科醫機器人電磁騷擾發射測量的國家標準。下面為您詳細介紹該標準的主要內容、應用及其重要性。
標準號:GB/T 38336-2019
中文名稱:工業、科學和醫療機器人 電磁兼容 發射測試方法和限值
英文名稱: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robots—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issio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and limits
發布與實施日期:2019年12月10日發布,2020年7月1日正式實施。
歸口單位:全國無線電干擾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79)。
主管部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性質:推薦性國家標準(GB/T)。
標準狀態:現行。
本標準規定了:
設備類型:工業、科學和醫療(工科醫)用機器人,包括但不限于:
工業機器人:如焊接機器人、噴涂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加工機器人、裝配機器人、潔凈機器人等。
醫療機器人:用于醫院、診所的醫療或輔助醫療的機器人。
科學機器人:教學和實驗用機器人等。
頻率范圍:0 Hz~400 GHz(對尚未規定限值的頻段,不必測量)。
不適用范圍:無人機、玩具、娛樂機器人等。
本標準主要規定了工科醫機器人產生電磁騷擾電平的發射測量程序以及相應的限值要求。
術語和定義:
標準采用了GB/T 4365-2003《電工術語 電磁兼容》、GB/T 12643-2013《機器人與機器人裝備 詞匯》等標準中界定的術語,并明確了“機器人”、“移動機器人”、“工業機器人”、“醫用機器人”、“電磁環境”、“電磁騷擾”、“(電磁)發射”、“端口”等關鍵術語的定義。
工科醫機器人分類:
標準將工科醫機器人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并提供了詳細的分類舉例(參見附錄A)。
固定式工科醫機器人:如大多數工業用機器人。
移動工科醫機器人:具有移動功能,需在充電模式和工作模式下分別測試。
測試模式與運行狀態:
優先選擇模式1和模式2,若不能涵蓋最大發射狀態,則選擇自定義模式。
機器人在接通電源或充電時可正常工作,測試應在連接電源或充電時按模式2進行。
若機器人在充電和內部電池供電狀態下均能工作,則需在兩種狀態的工作模式下測試,無需單獨進行模式1(充電模式)。
固定式工科醫機器人:按標準規定的典型工作模式進行試驗。若預設模式未覆蓋最大發射狀態,可選擇自定義模式,并在報告中說明。
移動工科醫機器人:需在充電模式和工作模式下分別測試。測試模式的選擇遵循以下原則:
測量條件與試驗布置:
傳導測試布置:區分臺式設備和落地式設備。
輻射測試布置:區分臺式設備和落地式設備。
移動式工科醫機器人:應由絕緣材料支撐(高度不超過15 cm),使驅動輪懸空自由移動。若高度不足,應增加支架高度并在報告中記錄。
測量條件:應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確保測量結果的可重復性和準確性。
試驗布置:
測量設備:需符合GB/T 6113.101、GB/T 6113.102等引標對測量設備的要求。
發射限值要求:
標準對工科醫機器人的電磁發射規定了明確的限值,主要包括:
諧波電流發射與電壓波動和閃爍:限值要求參考GB 17625.1、GB/T 17625.2等標準。
電源端子和電信端口的傳導騷擾:規定了在150 kHz至30 MHz頻率范圍內的限值。
電磁輻射騷擾限值:規定了在30 MHz至400 GHz(或具體頻段,如1 GHz)頻率范圍內的限值。測試時需在電波暗室中進行,測量天線在不同極化方向和高度下接收到的輻射騷擾場強。
用戶文件與試驗報告:
用戶文件:制造商應提供足夠信息,確保用戶能按預期條件操作設備,并將電磁騷擾降至最低。
試驗報告:應詳細記錄試驗條件、配置、結果、測量不確定度等信息。
測量不確定度:
考慮到測量本身的不確定性,評估測量結果時應考慮測量不確定度,通常參考GB/T 6113.402或其他相關標準。
保障設備兼容性與可靠性:工科醫機器人常工作在復雜電磁環境中,其自身產生的電磁騷擾可能干擾其他設備,同時也易受外部干擾。本標準通過統一測試方法和限值,確保機器人在預期環境中電磁騷擾發射控制在合理水平,保障其與周邊設備的電磁兼容性(EMC)和運行可靠性。
提升產品質量與安全性:符合EMC標準是工科醫機器人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重要體現,有助于減少因電磁干擾引發的誤動作或性能下降,特別是在醫療等高風險應用領域。
規范市場與促進貿易:為標準實施提供了統一的技術依據,有助于規范市場秩序,提升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便利國際貿易。
指導設計與整改:為制造商在產品設計、預測試和正式認證測試階段提供明確指南,幫助其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的EMC問題,降低研發風險和成本。
測試的嚴謹性與安全性:電磁兼容測試需在專業實驗室由 trained personnel 操作,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并注意操作安全。
早期融入設計:生產企業應在產品設計初期就融入EMC設計理念(如屏蔽、濾波、接地、PCB布局優化),而非事后補救,這樣才能更高效、經濟地滿足標準要求。
完整符合性評估:需注意本標準僅涉及電磁發射(EMI)的要求。對于工科醫機器人,通常還需滿足電磁抗擾度(EMS)方面的要求(如GB/T 18268系列標準或其他相關產品標準),以全面評估其電磁兼容性能。
GB/T 38336-2019為工業、科學和醫療機器人的電磁兼容發射測試提供了詳盡、統一的方法和限值要求。其核心目的在于:
控制電磁騷擾:確保工科醫機器人產生的電磁騷擾不超過限值,維護電磁環境和諧。
提供測試規范:為制造商、檢測機構和認證單位提供明確、可操作的測試依據。
助力產業發展:提升產品質量和可靠性,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對于工科醫機器人的制造商、檢測人員和設計工程師而言,深入理解并嚴格遵循該標準是確保產品合規性和市場成功的關鍵一步。
關于創京檢測
上海創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成?于2018年 , 是?家專業的第三?醫療器械檢驗檢測公司,公司擁有多項權威資質認證,已獲得國家CNAS和CMA雙C資質,在行業內具備高度公信力。 在檢測能力方面,公司檢測范圍廣泛,涵蓋EMC電磁兼容、安全性能測試、環境可靠性、軟件測試、體外診斷(IVD)等各類醫療器械的注冊檢測和咨詢等。出具權威資質的檢驗檢測報告,已獲得國家藥監局 、省藥監局 、審評中心的認可,為醫療器械在性能、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把關。
創京檢測嚴格按照ISO/IEC17025打造實驗室管理體系。公司擁有獨?核心實驗室:10米法電磁兼容實驗室、3米法電磁發射半電波暗室、3米法全電波暗室、電磁干擾屏蔽室、靜電測試屏蔽室、電磁干擾抗擾度屏蔽室、電?安全實驗室、可靠性實驗室、軟件測試實驗室、振動運輸實驗室、光學實驗室、高頻手術設備檢測實驗室、超聲設備檢測實驗室。可隨時迅速響應各?業客?在各領域的不同需求,提供近距離、本地化的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