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626.5-2019《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是中國關于電氣和電子設備抵御浪涌(沖擊)干擾的重要國家標準。它等同于采用國際標準IEC 61000-4-5:2014,并于2019年6月4日發布,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取代了之前的GB/T 17626.5-2008版本。
以下是對該標準關鍵信息的梳理:
標準名稱: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Surge immunity test)
標準號:GB/T 17626.5-2019
發布與實施日期:發布于2019年6月4日,2020年1月1日起實施。
歸口單位:全國電磁兼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46)。
標準狀態:現行有效。
替代關系:完全替代GB/T 17626.5-2008。
采用國際標準:等同采用IEC 61000-4-5:2014。
該標準旨在為電氣和電子設備建立一個統一的基準,用于評價其在遭受來自開關瞬態(如電力系統開關操作)和雷電瞬變過電壓引起的單極性浪涌(沖擊)時的性能。
適用范圍:適用于與建筑物外的網絡或電網連接的各類電氣和電子設備,例如:
通信設備
計算機網絡設備
電力電子設備
工業自動化設備
家用電器等。
需要注意的是:該標準不用于測試設備耐高壓的絕緣能力,也不考慮直擊雷雷電流的直接注入。
標準依據嚴酷程度規定了不同的試驗等級,主要針對線-線耦合和線-地耦合兩種模式,并給出了推薦的試驗電壓等級。例如,線-地耦合的試驗電壓范圍可從0.5kV至6kV。
試驗設備:主要使用組合波發生器(CWG) 產生規定的浪涌波形(如1.2/50μs開路電壓波、8/20μs短路電流波),并通過耦合/去耦網絡(CDN) 將浪涌信號耦合到受試設備(EUT)的相應端口,同時隔離其他非受試設備。
試驗波形:標準詳細定義了浪涌波形(如1.2/50μs電壓波、8/20μs電流波)的參數及其校準方法。
試驗程序:一般要求在每個選定的試驗點,對EUT施加正、負極性各5次的浪涌沖擊,每次沖擊間隔約1分鐘,并觀察設備的工作狀態。
GB/T 17626.5-2019相比2008版進行了較多修訂,主要包括:
變化類型 | 具體內容 |
刪除內容 | - 刪除了部分引用文件(如GB/T 4365, IEC 62305等) |
增加內容 | - 增加了3個新定義:耦合/去耦網絡(CDN)、波前時間(Tf)、電源端口 |
修改內容 | - 修改了2個定義:對“持續時間”進行了更細致的分類定義(針對1.2/50μs電壓波、8/20μs電流波、5/320μs電流波) |
結果評估:試驗后,應根據受試設備的功能喪失或性能下降的程度進行分類評估。若設備在試驗中未出現性能下降、誤操作、數據丟失或損壞等異常,或雖出現短暫異常但在干擾停止后能自行恢復且滿足規定的性能要求,則視為通過試驗1。具體的性能判據通常由相關的產品標準或制造商與用戶協商確定。
試驗報告:報告應詳細記錄試驗條件、配置、等級、結果以及任何觀察到的現象,確保測試的可追溯性。新標準特別強調試驗報告需包含試驗布置和EUT布局的示意圖或照片,以及所有被測電纜的類型和長度。
七. GB/T 17626.5-2019應用與重要
該標準是電磁兼容(EMC)測試的基礎標準之一,對于:
確保電子電氣產品在真實浪涌環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
幫助制造商滿足市場準入和法規符合性要求(如CE認證、FCC認證等可能參考或引用此類基礎標準)。
減少因浪涌沖擊導致的現場故障和客戶投訴。
廣泛應用于電子產品、電器設備、工業控制設備、醫療器械、汽車電子等領域的產品設計和認證。
對于測試實驗室和工程師,在依據本標準進行測試時需特別注意:
耦合/去耦網絡(CDN)的校準是新版標準強調的新要求,需予以關注。
仔細理解和執行新版標準中關于屏蔽線試驗配置和測試方法的調整,例如雙端接地和一端接地屏蔽線的不同處理方法。
對于雙重絕緣設備(無接地端子),新標準規定不施加線-地的浪涌。
在選擇CDN時,需滿足EUT的額定電流要求。
創京檢測嚴格按照ISO/IEC17025打造實驗室管理體系。公司擁有獨?核心實驗室:10米法電磁兼容實驗室、3米法電磁發射半電波暗室、3米法全電波暗室、電磁干擾屏蔽室、靜電測試屏蔽室、電磁干擾抗擾度屏蔽室、電?安全實驗室、可靠性實驗室、軟件測試實驗室、振動運輸實驗室、光學實驗室、高頻手術設備檢測實驗室、超聲設備檢測實驗室。可隨時迅速響應各?業客?在各領域的不同需求,提供近距離、本地化的專業服務。